顯示具有 小資甘苦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小資甘苦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

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秘書長李培芬 30不創業,更待何時?



擁有自己的事業是人人追逐的理想,恐怕更是不少上班族的夢想。如果你已經精通創業的秘笈、做好萬全的準備,即刻就可以啟動你的創業之旅。

【撰文/吳廷勻】

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

為什麼幹部、主管和高官都像笨蛋?讓彼得與帕金森告訴你


照片來源;   帕金森定律




為什麼無能的人高高在上、我卻在下面苦哈哈?


出社會工作了一段時間,有時候會遇到一種類型的主管,不管在安排事情、人力,還是工作計劃的調度,好像都沒那麼有效率、或是說根本就用錯的方法在做事,而雖然覺得怪怪的,卻又無法反駁、只能繼續埋頭苦幹自己的工作,期待有一天主管被調走、輪到自己做主;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,不只是在工作中、也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情境,諸如在看新聞的時候批評政府官員、在軍中遇到無能長官、或是在學校的小組作業中遇到的小組長。



為什麼「這種人」能夠上位?到底有沒有道理?


在探討這樣的問題時,有兩個經典的理論可以為我們解釋:『彼得原理(The Peter Principle)』以及『帕金森理論(Parkinson’s Law)』

 彼得原理
  在分有階級的組織、企業或是社會中,某人會因他俱有的能力或是特質、而被提升至他所不適任的角色位置,進而成為資源浪費、累贅或是負面資產。

 帕金森理論
  最初始的帕金森理論是這樣的:「工作將會不斷的增加、直到所有的時間都被填滿為止」,而後,作者帕金森則將理論擴展:「組織人數擴張的原因,在於主管會為他的同僚及下屬不斷的創造工作內容,但永遠只會希望增加底下的人、尤其是不可能取代自己的 ;因此,越有能力及效率的人,不一定具有升等的機會,反而是懂得表面工夫、巧妙地把工時填滿的人獲得青睞。」

或許你之前沒聽過這兩個理論,但現在,你可以清楚地知道『為什麼蠢蛋也有出頭天,而且永遠擋在我前面!』



『我們只是不適合彼此』


比較開玩笑的說法,就像是戀愛中分手的原因「不適合彼此」,事實上,不管是彼得原理或是帕金森理論,所談論到的都是涉及『管理』的部分,我們在談組織行為的時候,「如何陞遷」是個相當重要的議題,通常作為基礎的,是所謂的「工作考績」,然而很重要的兩個因素:一、工作考績優秀不代表實質的工作表現優良 二、工作表現優秀不代表這個人擁有管理能力。這兩個因素,將會是組成彼得原理與帕金森理論的最主要論點,事實上,當公司在決定主管人選的時候,往往會從工作表現最佳的人做選擇,卻常常忽略了、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優秀,或者他是否擁有管理能力,而當不對的人當了主管後,就會開始造成後續一連串的悲劇,但追根究底,他並不一定是無能的人,只是不適合管理人。



了解悲劇的形成、避免悲劇的發生


無可避免的,這樣的情況是來自於人性,或多或少的自私、或是看不清楚事實,導致不對的結果產生,如果你是高階主管、發現底下的人有這樣的情況時該如何處理呢?事實上,檢視考核機制、升遷制度都是必須的,選擇正確的獎勵方式、而非只有提升位階,就算是技術員也可以領高薪、而不是只有往管理職發展;而如果是底下的主管有發生績效不佳、或是用人不當時,則應該輔導開發管理能力,或是設置停損機制、避免更大的損失產生。

那,如果你是個底下的小員工,發現你的主管好像很符合上述的情況時,你能怎麼做?除了反應給更高層的主管之外,如果你忍不下去了,那,請用其他的方式證明你的主管是錯的,不論是用工作表現回應、還是選擇到其他的天下闖蕩,別忘了,不該為了他的無能、而犧牲自己的未來。



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

世代輪替的必要性—小人物的仇富權貴以及想出頭的嘶聲吶喊!




照片來源;   Maks Karochkin


階級制度—一個不成文的束縛


自古以來,不管是那個國家、哪個文明,總會有一些階級制度的形成,不論是職業面、種族面、還是以經濟實力來區分,都會成為人們生活中看不見的拘束。而隨著文化的進步與開放,雖然『光明正大』的標籤不復存在,但「老一輩」的思維卻仍像基因遺傳一般的、深植於人們心中。人們仍然相信,透過累積所留下的一切,都能成為競爭的資本,諸如名聲、資歷、金錢、與家族實力。


老一輩的思維、新一代的思考


然而,競爭越是開放,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、只有自身實力才是一切,不管是在學校、在軍中、在社會中,「學長學弟制」這樣的舊世代思維不斷地被挑戰著:「學長只是因為多活幾歲、不見得比我有能力,為什麼要聽他的?」「前輩就只是做得比較久、工作能力又差,為什麼他可以指揮?」「他只是家裡有錢、不代表他有能力,為什麼我不能選擇我認為比較好的決策?」各式各樣的質疑,衝擊著所謂的『傳統』。


傳統是美德,但不是唯一的圭臬


的確,某種程度來說,這樣的制度的確有效、或是方便許多,不管是在處理事情、還是管理方面,我們可以不費心思的去解決組織紊亂的問題,或是依靠大量的經驗法則來解決突發狀況,但問題在於,時事總是瞬息萬變,你無法期望每件事都可以依照過去的例子比照辦理,或是用過期的管理法來面對新世代的族群;換言之,這只是過渡期的一個幫助、但無法作為永續存活的根基,在競爭開放的時代,唯有「能力」才是走得長遠的保證。


死水不藏龍,活水孕育新生命


我們所闡述的,不只是老舊思維的不適任,而是經過證實的管理新知,不論是「帕金森理論」、還是「彼得原理」,都曾提過這類的「打破階級」思維,在現實生活中,也的確有著這樣的情況、並且層出不窮,不論是公務人員的升遷、行政層級的高官們、還是為人詬病的傳統家族企業經營形態,畢竟,人才不會滿足於四處侷限的泥灘環境,唯有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,才能享受到他們最佳的能力報酬,而如果你對自己保持著無比的自信、卻又不滿腐朽的環境,那麼,出去證明自己、開拓自己的一片天吧!



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

不要再「小確幸」了,停止你的自我安慰!




照片來源;   Dalia



不斷的自我催眠,最後痲痹


下班後的一杯啤酒,或是一杯奶茶、一塊小蛋糕,曾幾何時,不管加班多辛苦、薪水多少、被主管壓榨的多慘,都會因為簡單的事物而拋開腦後,久了,只要有一些小確幸,不管多累多不合理都撐得下去;下班後的豐盛晚餐,三五好友的互舔傷口,對於朋友上班中的糟糕事盡情嘲笑,好像生活多糟都會過去,反正有小確幸就夠了,但是,「小確幸」能改變什麼嗎?


為什麼失去了追求大幸福的權利?


相較起以往,下班準時,回到家有許多的時間可以陪陪家人,或是三五好友聚聚餐、看看電影,甚至是想要請個連假出去玩都沒那麼困難,但是現在,工作壓力大、下班責任制,薪水領的少、想要的買不起,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,家裡人卻認為「為什麼沒去工作?難道你很有錢?」連僅有的休息時間都會被精神壓榨,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可說是無所不在。然而,我們工作是為了什麼?為了成家、立業,為了孝親,為了實現理想,為了找尋自己的幸福所在,但這些目標,似乎全都變成了只為了「吃一口飽飯」,其他的種種追求都像是遙不可及的夢。


觀念的改變,卻把環境遠遠拋在後頭


我們理想的生活,是賺取著足夠的薪資、成就自己的理想、建構自己的未來,然而在進入這個世紀之後,大環境的改變卻逐漸侵蝕了我們的資本:石油危機、金融海嘯、經濟不景氣等等,外加面對越來越強大的中國市場,我們從主導市場的角色、逐漸變成被動的跟隨者,成本不斷的削減、身為本錢的研發卻原地踏步,當原物料成本無法再低的時候,就只好開始扣人工成本,也因此,薪水不斷降低、物價卻不斷往前跑,追不上的步調、大幸福就只能濃縮成一餐餐、一杯杯的小確幸。


取回議價能力,才能掌握幸福


在這個技術、專業能力都被鄙視的年代,不否認是因為「害怕失業」所造成,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,屈就於過於廉價的薪資,我們無法去要求所有人都拒絕他認為「適合自己」的低薪資,但是對於自己的能力應該抱持自信,如果有能力、卻又認為市場薪資不夠滿足,那麼,就去『平衡市場』吧!豁出一切開創自己的疆土,除了把握自己想要的、也盡自己的力量去創造自己認為「和李」的回報,如此,才能夠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,而不是在夜深人靜時、抓著一瓶啤酒感嘆自己懷才不遇、卻又只能沈浸在虛幻之中的假確幸。

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

太陽花學運結束後,台灣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?




 照片來源;    JimmyKang


轉變慢慢的來,改革,卻是瞬間爆發!


在318 之前,人們對於政治的紛紛擾擾,多半是充耳不聞、抑或是以評論作為發洩,而對經濟,則是摸摸鼻子、咬著牙,然後就當做都是自己的責任吞下去,然而這次的『服貿30秒』事件,雖然在服貿協定簽訂消息公佈後半年多的期間、一直有相關人士表態,但多數為消極作為、未見有實際抗爭或是阻止的動作,並被動地尋求所謂『正規管道』的協助;然而,被視為實行的最後關卡、在立法院發生強行通關之後,不僅是職務在身的立法委員們,就連深感利害關係、影響未來前途的人們,也開始了讓社會大眾所能認知的,積極的作為。



所見所聞,並非真實


然而,從學運的開始、過程、結束、一直到現在,我們所能接觸的各種資訊管道,卻以各式各樣的方式渲染、粉是、或是操作事實,不論是媒體也好、反對團體也好,我們必須懷疑的是—為什麼要這麼做?難道說,中立的報導其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?難道說,現行服貿協定的版本、真的有害到必須要以各種手段來護航?又或者是,民粹的恐怖、已經成長為只要走上街頭就是對的?到底,我們該相信的是什麼?



一言堂的恐怖


從政治面的觀察、一直延伸到對社會的影響,不難發現,其實現今社會是非常脆弱的。有多脆弱?事實上,我們只能容納兩種聲音—非藍即綠,影響所及,只要是反對、就會被妖魔化,只要贊同、就絕不容許自己的聲音,我們已經消失了所謂「追求更好」或是「我覺得不錯、但是需要改善」的想法;只要表示意見,你就只能說「對」或「錯」,進而、就算是想要以中立的角度判斷事件,也會被妖魔化似的戴上帽子,說你就是脫隊的罪人!


一加一必須大於二,而不是小於一!


難道說,我們的社會就真的只能非黑即白嗎?講白一點,現今的台灣政治,完全只有藍綠兩派,只要不是自己的顏色、那就是反對到底,只要是自己的顏色、不管怎樣就都是對的、必須支持的,這對國家的發展,不僅沒有助力、甚至會阻礙、傷害我們的進步。我們需要的,是透過對立的辯論、討論,找出更好的結論,而不是被刻版的『派別』所侷限住;我們,應該可以更聰明。


太陽西下,來的是黑夜、以及下一個天亮


事實上,太陽花學運帶來給我們的,不只是撼動老舊政治思想的力量,更重要的,是我們了解到、作為公民,我們能夠做到的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多!而從政者,如果想要完全以自己的想法行事,也沒有想像中的簡單。從林飛帆、陳為廷的作為,從黃國昌老師的言論與想法,不斷的、我們認知到我們有更多的力量;而從江宜樺院長的獨斷獨行、方仰寧局長的濫權,更讓我們了解到,權力、並不是無限上綱的自由,而是必須伴隨著更多的義務、以及理智的思考。我們,必須知道的是,團結的運用、獨立思考的重要性、以及最重要的,何謂『自主』,如此,我們才能看清下一步要怎麼走才是正確的。怎麼走?身為筆者的我無法告訴你,因為每個人的未來都是多彩多姿、不盡相同的,但是我能說的是,不要喪失了思考能力與客觀的自我,你就能看到正確的方向,那是太陽花學運所照亮的、你我共同的道標。









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

基本工資、平均薪資、實質工資,與『薪水』的詭辯






 照片來源;    Lennon Ying-Dah Wong

基本工資,保障勞工權益?


2014年以來,與勞工相關的重大話題接連不斷,而除了被稱作『動搖國本』的服貿協定外,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所謂「基本工資」的話題。一般人會認為,基本工資是保障勞工權益的重要防線,而只要基本工資拉高、勞工薪資就會有保障,然而,真的是如此嗎?


22K的責任,平均薪資與非經常薪資


在談所謂的22K之前,我們先說說看經常性薪資、非經常性薪資與平均薪資到底是什麼。講白一點,經常薪資指的是「底薪」,非經長薪資呢,則泛指各類加給,如業績獎金、全勤獎金、年終獎金等等,而上述兩項相加、便是所謂的平均薪資。

………………..等等,什麼和什麼的平均?

所謂的平均薪資,是整體薪資結構的薪資總和、除以薪資結構包含的人數,換句話說,10個人、每人月薪都是4萬5千元,和8個月薪2萬、2個月薪14萬5千的,兩者的平均薪資是一樣的;也就是,當主管機關大聲提倡所謂的「平均薪資超過4萬5千元」之時,我們就會發現、所謂22K的問題就這樣被逃避了。


薪水的意義


普遍來說,大家認為薪水的高低、間接或直接的代表對工作能力的肯定,然而曾幾何時,這個準則好像不再有效,不論能力高低、薪水就是能低就低,要加薪、還會以各種名目壓榨。然而,我們常常聽到看到,不乏有大型企業高呼「人才不足」、「開了職缺沒人來」,究竟這是勞方供給不足、勞方要求太高,還是根本就是資方的吝嗇所導致?當低薪已成常態、且到了一種不公義的地步時,回頭看看資方的態度,我們該說什麼呢?


區域基本工資,與「公佈低薪無法生存」論



就最近的這兩個話題,討論有關薪水的『壓榨』吧!基本上,這兩個議題是息息相關的,我們先從區域基本工資開始說起:為什麼會有所謂「區域」的分別呢?相信各位都知道,由於各地的生活水準不同、作為商業的利基也不同,因此在不同的區域、就算是相同行業,也會有同樣商品不同定價的情況,而也因為如此,企業會因所在地不同而提供不同的薪資。舉例來說,中小企業貿易商的行政人員,在臺北可能會得到2萬8千元的薪水,而在台南、高雄卻只會給到2萬6千元、甚至2萬3千元。在這樣區域薪資明顯有差異的情況下,為了擺脫所謂「相對低薪」的情況,想出來的就是「區域基本工資」,讓薪水因地而差的情形合理化。

然而,這並不是消弭各地差異的正確做法,就現行的社會情況來解釋,各企業會因此而給出「合理」的低薪,往好處想,或許會因此而讓更多企業往各地發展,但是在得到較低的「經營成本」之後,卻不會將中間的利差轉移到員工身上,反而更進一步的壓低勞工薪資、以求利益最大化。

再來我們談到「公佈低薪無法生存」,直接的一個問題:『為什麼會無法生存?』如果說低薪確有其理,為什麼會擔心被公佈?如果說低薪是社會大眾所公認正確且正常的情形,為什麼會擔心被公佈?擔心的理由,不就是因為企業主認為這是不對的情形、且會被大眾污名化,進而擔心被公佈之後會影響公司名聲、甚至股價?


中止不公義,我們能怎麼做?


在了解到實際的『薪情』後,我們到底能怎麼辦?我們可以看到,對於群創光電員工不斷跳出、揭露所謂的「薪水詭辯」,而在職場工作的朋友們,應該也會了解到、現今社會的勞工薪資是如何,工程師高薪、但卻是用生命換取,服務業低薪、因為工作專業需求「似乎」不高,美術設計低薪、因為只求能用就好,各行各業都有老闆合理壓榨的理由,我們該怎麼辦?除了堅毅反對低薪之外,或許我們就只能獨立創業,用自己的表現來打前老闆的臉,證明我們「有競爭力」且「高薪合理」!





      



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
談社會責任—賺錢並不是錯!

 照片來源;  Alan Cleaver

錢,與錢


公司、企業,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,沒有人付出成本是為了虧錢,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,無不想盡辦法的壓低成本、提高毛利與淨利,然而在這過程中,許多因為金錢因素而妥協的「道德」被犧牲掉了,包括資源的大量消耗、環境的污染、生態平衡的破壞、以及對員工合理的對待等等,這些都需要另外花錢維護、並且對提高利潤毫無幫助。


一時之便、一世之禍


事實上,這類型的案件其實層出不窮,從電影「血鑽石」講述非洲衝突鑽石的故事,對木材的需求導致世界雨林面積驟減,雀巢公司的水、咖啡、奶粉、巧克力事件等,恩?覺得這些好像都離我們很遠、而且對我們沒有直接關係嗎?那我們來談談更貼近我們的事件:富士康血汗工廠、大統使用棉籽油、日月光隨意排放高污染廢水、遠通ETC,這些、就發生在我們的周遭!


賺錢有術,取之、回饋之


原料、來自於環境,勞力、來自於員工,利潤、來自於消費者,合理的說,我們賺的錢並不只是我們「自己」的功勞,那麼、在考慮利益最大化的同時,我們是不是更該珍惜這些「衣食父母」呢?過於注重壓榨成本、而不考慮永續經營,那麼、喪失的不止是名聲,也是一去不復返的這個地球。


責任,標語或是實踐


回到我們的主題,何謂「善盡社會責任」?不瞻前顧後的先賺錢再說、出了事再彌補或是捐錢?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價值化,環境也好、生命也好,錢、並不能夠倒轉時光;該怎麼做?例如原料,人們的道德催生出所謂的「公平交易咖啡」、「Kimberley Process機制」;又如環境,高標準的環保規範、污水排放標準等等。


社會責任,並不是作秀!


企業尋求永續發展,這個世界同樣需要永續,不管是環境也好、生態也好、或是我們的下一代也好,所付出的社會責任絕對不是只為了名聲好看!我們很歡迎公司企業培養優秀新進,但如果只是打著「社會責任」的招牌而進行虛偽的名聲廣告、甚至是不義的斂財,那我們可敬謝不敏!我們要的,是一個真心為這個世界付出的心。




幸福額度 是一個線上的社群平台,幫助其會員建立自己的信譽,獲得個人理財知識,並獲得短期貸款。請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意見!

現在就開始  Share and Enjoy!
歡迎在FacebookGoogle+追蹤並+!

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

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.........?



 照片來源;   Arthur Schneider

技術的價值,反映在教育的趨勢


我們提過,多數人都不太認同『技術』本身的價值,連帶的,在升學過程中,往往就會對所知所學、以及價值觀的養成造成影響,不只是金錢、更是我們的文化、社會觀與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刻板印象。

環境的影響、還是人?


小時候,家中長輩常常說:「你要努力用功念書,長大才會出人頭地」我們所成長的環境,一直以來都灌輸著我們『讀書』才有出息、『上大學』才有未來、『書讀的好』才能賺大錢,彷彿就只有『書』才是我們唯一的路;然而,在這個失業率飆高的年代,多的是「畢業即失業」的學士、甚至碩士,這又該怎麼解釋?


父母的,是期待、還是遠見?


從教育的觀點來看,近十年來、高等教育的專科與技職體系學生人數衰退了三成多,而衰退的幅度約莫等於大學學生人數的成長;多數人認為大學文憑才是競爭力的證明、技職學生只是你不會讀書、沒有能力的選擇,雖然偏頗,但、這不是來自社會的眼光嗎?


書本沒有教你的事


會讀書並不代表你有能力,同樣的、讀專科或職業學校也不代表你沒有未來,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,擅長的越多、越專精,就代表你有更多的本錢與他人分勝負;從10多年前、大家認為大學文憑=工作能力的保證,到近年來、越來越多人覺得「證照」的功用強大,或許就是說明:會讀書不一定是重點,有能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!況且,真實世界往往比教科書複雜許多,唯有適者、才能生存。

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


我們常常看到電視上,不時的會有「台灣之光」,2007年的王建民,2007年的莊佳容、詹詠然,2008年的吳寶春,以精湛廚藝成名多年的阿基師鄭衍基,多的是憑藉個人頂尖技巧攀上世界頂峰的人,但我們都只會在他們成名之後、冠上「台灣之光」的名聲,而不願去正視技職人才養成的重要性;想要讓台灣整體競爭力繼續往前推,或許我們的教育才是最根本、最重要的『根』!



幸福額度 是一個線上的社群平台,幫助其會員建立自己的信譽,獲得個人理財知識,並獲得短期貸款。請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意見!

現在就開始  Share and Enjoy!
歡迎在FacebookGoogle+追蹤並+!

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

星期一,怎麼面對!


 照片來源;   cseward

你的星期一是如何?


星期一症候群是大多數人的通症,不論是學生或者是上班族,開心過完周末,就來到令人頭疼的「星期一」。

你的星期一是什麼樣子呢? 你的星期一「可以」是什麼樣子呢?


有些事情沒有捷徑,山不轉路轉


    很多人說:「做事情做的開不開心,感覺很重要」,但有些事情卻不只能完全靠感覺走,有更多事情即使你有再多不爽也必須把它完成,或許你會認為人生怎麼有那麼多的無奈,難道就不能完完全全的做自己嗎?

    當清楚了解到這些無奈的事情後,你該怎麼面對,心態很重要,就像一個老的故事:「在沙漠中你只剩下半瓶水,有人會認為怎麼『只剩下』半瓶,有人則會覺得其實『還有』半瓶。」相同情境,不同的心境,心態的調整,也會讓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實,轉換另一個角度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轉換心態,星期一也可以成為Happy Day!!





幸福額度 是一個網站平台
會員可以參與我們的社群,以獲得低息貸款看看我們如何能夠幫助你改變你的生活!
網站邀請函申請中,隨機抽出一百名得主贈送Line貼圖....

現在就開始  Share and Enjoy!

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

欸!其實你可以叫鬧鐘起床!


照片來源; yenting lu   參考文獻:

又到了黑色星期一


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,轉眼已是周"末"。

颱風來攪局,有的計畫被打亂,有的正好可以宅在家一整天,睡到自然醒,或在床上自  在翻滾到跌下床,但總而言之假期已進入倒數的尾聲,不得不接受的是明天早起的生活。


掌握零碎時間,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


睡到自然醒可能是大多上班族的夢想,更別說在床上自在翻滾到跌下床了,被鬧鐘嚇醒摔下床還比較說得過去,囧!

很多人說,事情多到哪有時間睡覺?但如果好好回想一整天的時間安排,是否有那麼一些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,而時間就這樣不留痕跡的咻一下跟你說:「Bye Bye!」,事後再為自己找各種合理化的藉口,來忘卻自己「瞎忙」的事實。
就好比下列幾項常提醒自己「一定要」做的事情:

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

擺脫舒適圈,我不是爛草莓






現實與理想的拉鋸戰


   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,求職類型大多在學生時期所學的專長領域,眼看是最熟悉也具備不少專業知識的,然而在滿懷期待,抱著滿腔熱血的衝進這場戰役中時,往往沒多久就傷的遍體麟傷,質疑自己這幾年所學的是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嗎?


職場有如戰場


    在真正開始工作後,才深深體悟原來以前的理想其實是如此天真,在工作上不只要學術上的理論基礎,更重要的是整個工作環境和內容你是否能勝任,很多新鮮人總會有一個大問號?這之前老師有教嗎?為什麼跟上課講的都不一樣?沒錯,這就是職場,一直真真切切實際體驗的戰場,很多事情不再是課本或上課學習到的知識,如:同事間人際的相處,主管下屬間的溝通,你再也不是一個人為自己的成績奮鬥,而是在一個團隊組織下成為其中一員,天兵跟愛將只在一線之差。


舒適圈-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


     舒適圈理論,我們生活就像是一個無形的圈子裡,在圈內處於熟悉的環境、熟悉的人、熟悉的事,所以生活在圈子內,我們感到很輕鬆、很自在。但是當我們跨出到圈子外時,對不熟悉的事物的變化與挑戰,而感到不舒適,而理所當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。
    假使不願意跨出到圈外,永遠處於安逸的安全狀態,沒有機會克服不同的挫折與挑戰,就會讓自己的發展停留不前。


撐過就是你的


     剛踏出社會,就像是小羊剛被放逐一般,視野突然變大,但同時危機也伺機起伏的等待著你,許多人因為一下進入職場的不適應和衝擊,試用期三個月不到變像逃難一樣迅雷不及掩耳的離職,然而你雖然離開了讓你痛苦萬分的工作,卻也同時為你的資淺資例增添了一筆。
     信義房屋人力資源部執行協理黃郁仁在接受Cheers雜誌採訪曾說:「第一份工作最好給自己1年適應期,努力學習;第2年求穩定發展,第3年則要做出成績。」


蹲得越低,跳得越高,成功是需要等待的。



幸福額度 是一個線上的社群平台,幫助其會員建立自己的信譽,獲得個人理財知識,並獲得短期貸款請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意見!

網站邀請函申請中,隨機抽出一百名得主贈送Line貼圖....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現在就開始  Share and Enjoy!
歡迎在FacebookGoogle+追蹤並+我!

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

聽心的聲音,未來不是盲從




熱炎炎的夏日,學生揮灑青春的汗水,上班族仍努力埋頭苦幹,而社會新鮮人自己現在又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?
距離畢業已經過了一個月,有的人可能還在趁最後一個長假好好放鬆旅遊,有的人害怕找不到工作盲目投履歷,而有的人卻早在沒畢業前就先在未來鋪路畢業即就業,這看似天南地北的差異,卻是同一群人所擁有的生活模式。

停下腳步,聽自己的聲音-切勿搭上從眾的列車

  我們常說慢慢來比較快,但誰能在看著大家都往前邁進的時候還允許自己駐足在原地踏步呢? 於是我們也不由自主地搭上了「從眾」的這般列車。

什麼是從眾效應(bandwagon effect)?

 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,開始懷疑並改變使得自己的原有的思維觀點、判斷和行為,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。換言之,從眾也可能是一種盲從。 這是一個屬於你自己必須親手打造的人生,在你開始為自己鋪路前,先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人生的道路很長,重要的是你想到看到什麼風景。



幸福額度 是一個線上的社群平台,幫助其會員建立自己的信譽,獲得個人理財知識,並獲得短期貸款請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意見!

網站邀請函申請中,隨機抽出一百名得主贈送Line貼圖....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現在就開始  Share and Enjoy!
歡迎在FacebookGoogle+追蹤並+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