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
談社會責任—賺錢並不是錯!

 照片來源;  Alan Cleaver

錢,與錢


公司、企業,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,沒有人付出成本是為了虧錢,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,無不想盡辦法的壓低成本、提高毛利與淨利,然而在這過程中,許多因為金錢因素而妥協的「道德」被犧牲掉了,包括資源的大量消耗、環境的污染、生態平衡的破壞、以及對員工合理的對待等等,這些都需要另外花錢維護、並且對提高利潤毫無幫助。


一時之便、一世之禍


事實上,這類型的案件其實層出不窮,從電影「血鑽石」講述非洲衝突鑽石的故事,對木材的需求導致世界雨林面積驟減,雀巢公司的水、咖啡、奶粉、巧克力事件等,恩?覺得這些好像都離我們很遠、而且對我們沒有直接關係嗎?那我們來談談更貼近我們的事件:富士康血汗工廠、大統使用棉籽油、日月光隨意排放高污染廢水、遠通ETC,這些、就發生在我們的周遭!


賺錢有術,取之、回饋之


原料、來自於環境,勞力、來自於員工,利潤、來自於消費者,合理的說,我們賺的錢並不只是我們「自己」的功勞,那麼、在考慮利益最大化的同時,我們是不是更該珍惜這些「衣食父母」呢?過於注重壓榨成本、而不考慮永續經營,那麼、喪失的不止是名聲,也是一去不復返的這個地球。


責任,標語或是實踐


回到我們的主題,何謂「善盡社會責任」?不瞻前顧後的先賺錢再說、出了事再彌補或是捐錢?並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價值化,環境也好、生命也好,錢、並不能夠倒轉時光;該怎麼做?例如原料,人們的道德催生出所謂的「公平交易咖啡」、「Kimberley Process機制」;又如環境,高標準的環保規範、污水排放標準等等。


社會責任,並不是作秀!


企業尋求永續發展,這個世界同樣需要永續,不管是環境也好、生態也好、或是我們的下一代也好,所付出的社會責任絕對不是只為了名聲好看!我們很歡迎公司企業培養優秀新進,但如果只是打著「社會責任」的招牌而進行虛偽的名聲廣告、甚至是不義的斂財,那我們可敬謝不敏!我們要的,是一個真心為這個世界付出的心。




幸福額度 是一個線上的社群平台,幫助其會員建立自己的信譽,獲得個人理財知識,並獲得短期貸款。請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意見!

現在就開始  Share and Enjoy!
歡迎在FacebookGoogle+追蹤並+!

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

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.........?



 照片來源;   Arthur Schneider

技術的價值,反映在教育的趨勢


我們提過,多數人都不太認同『技術』本身的價值,連帶的,在升學過程中,往往就會對所知所學、以及價值觀的養成造成影響,不只是金錢、更是我們的文化、社會觀與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刻板印象。

環境的影響、還是人?


小時候,家中長輩常常說:「你要努力用功念書,長大才會出人頭地」我們所成長的環境,一直以來都灌輸著我們『讀書』才有出息、『上大學』才有未來、『書讀的好』才能賺大錢,彷彿就只有『書』才是我們唯一的路;然而,在這個失業率飆高的年代,多的是「畢業即失業」的學士、甚至碩士,這又該怎麼解釋?


父母的,是期待、還是遠見?


從教育的觀點來看,近十年來、高等教育的專科與技職體系學生人數衰退了三成多,而衰退的幅度約莫等於大學學生人數的成長;多數人認為大學文憑才是競爭力的證明、技職學生只是你不會讀書、沒有能力的選擇,雖然偏頗,但、這不是來自社會的眼光嗎?


書本沒有教你的事


會讀書並不代表你有能力,同樣的、讀專科或職業學校也不代表你沒有未來,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,擅長的越多、越專精,就代表你有更多的本錢與他人分勝負;從10多年前、大家認為大學文憑=工作能力的保證,到近年來、越來越多人覺得「證照」的功用強大,或許就是說明:會讀書不一定是重點,有能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!況且,真實世界往往比教科書複雜許多,唯有適者、才能生存。

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


我們常常看到電視上,不時的會有「台灣之光」,2007年的王建民,2007年的莊佳容、詹詠然,2008年的吳寶春,以精湛廚藝成名多年的阿基師鄭衍基,多的是憑藉個人頂尖技巧攀上世界頂峰的人,但我們都只會在他們成名之後、冠上「台灣之光」的名聲,而不願去正視技職人才養成的重要性;想要讓台灣整體競爭力繼續往前推,或許我們的教育才是最根本、最重要的『根』!



幸福額度 是一個線上的社群平台,幫助其會員建立自己的信譽,獲得個人理財知識,並獲得短期貸款。請與我們分享您的想法意見!

現在就開始  Share and Enjoy!
歡迎在FacebookGoogle+追蹤並+!

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

技術,Worthless or Priceless?



 照片來源;   S.Miramontes


技術的成本?

回想一些場景,電腦壞了、抱去店家修,發現只是個小問題、不修卻又被收了檢測費,有多少人會很甘願的付這筆錢?機車發不動了、牽去車行檢查,換個電瓶、價錢好像比網路上查到的材料費多不少,店家是不是黑店?


人工 or 人才?

目前的社會,普遍存在著一個詭異的價值觀—『技術不值錢』,除了反映在消費行為之外,更影響到了各個層面,諸如就業、社會地位、以及教育。多數人會認為,技術工、技術人員工作難度不高、取代性高、未來性低、社會地位也低,因此反映出來的結果就是:大學畢業人口提高、技術導向工作從業員越來越少,但不見於改善。


技術的重要性

事實上,製造、維修、調整與改造的技術,重要性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,設計固然是個重點,但有了設計之後,怎麼樣讓它成真?使用當中如何維護以及調整至理想狀態?發生故障時又要如何讓它恢復應有的性能?沒有龐大且深厚的支持與維護,空有產品絕對不是競爭力的展現!


台上三分鐘,台下十年功

一個優秀技術人員的養成,絕不只是短短的三五年即可成真,老練的製造師傅會知道機具的特性、材料的微妙變化、以及如何有效率的產出;資深的維修技師,會知道同樣的問題、要如何觀察出不同的原因;頂尖的技術人員,更是清楚的了解、如何透過細微的調整、達到完全不同且高水準的表現;這些,都不是一朝一夕、更不是學校會教你的事。


尊重技術,認可價值

在日文當中,老師、律師、醫生、作家和師傅,都被稱為『先生(sensei)』,而資深的技師更是被尊稱為『マスター(master)』,而同樣的技術人員,在台灣卻只被稱為『黑手』!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看待他們的技術、並且認可他們手上的污痕,而不是認為那只是低賤無價的「勞力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