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片來源; S.Miramontes
技術的成本?
回想一些場景,電腦壞了、抱去店家修,發現只是個小問題、不修卻又被收了檢測費,有多少人會很甘願的付這筆錢?機車發不動了、牽去車行檢查,換個電瓶、價錢好像比網路上查到的材料費多不少,店家是不是黑店?
人工 or 人才?
目前的社會,普遍存在著一個詭異的價值觀—『技術不值錢』,除了反映在消費行為之外,更影響到了各個層面,諸如就業、社會地位、以及教育。多數人會認為,技術工、技術人員工作難度不高、取代性高、未來性低、社會地位也低,因此反映出來的結果就是:大學畢業人口提高、技術導向工作從業員越來越少,但不見於改善。
技術的重要性
事實上,製造、維修、調整與改造的技術,重要性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,設計固然是個重點,但有了設計之後,怎麼樣讓它成真?使用當中如何維護以及調整至理想狀態?發生故障時又要如何讓它恢復應有的性能?沒有龐大且深厚的支持與維護,空有產品絕對不是競爭力的展現!
台上三分鐘,台下十年功
一個優秀技術人員的養成,絕不只是短短的三五年即可成真,老練的製造師傅會知道機具的特性、材料的微妙變化、以及如何有效率的產出;資深的維修技師,會知道同樣的問題、要如何觀察出不同的原因;頂尖的技術人員,更是清楚的了解、如何透過細微的調整、達到完全不同且高水準的表現;這些,都不是一朝一夕、更不是學校會教你的事。
尊重技術,認可價值
在日文當中,老師、律師、醫生、作家和師傅,都被稱為『先生(sensei)』,而資深的技師更是被尊稱為『マスター(master)』,而同樣的技術人員,在台灣卻只被稱為『黑手』!我們是不是該認真的看待他們的技術、並且認可他們手上的污痕,而不是認為那只是低賤無價的「勞力」?